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文:电视台迎来关停潮背后的过剩产能

电视台迎来关停潮背后的过剩产能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9日 11时18分20秒   新闻类型:广域新闻    访问次数:724
字体: 初始 添加收藏 分享给好友

‌卫视发展历史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卫星技术的兴起,卫星电视逐渐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1985年,我国利用卫星信号传送电视节目,主要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通过卫星传输,主要用于解决新疆等地区的电视信号覆盖问题。1988年,东方红2号卫星升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卫星电视的发展‌。香港亚洲电视 1982年9月24日上星,1957年成立,全球第一家华语电视台。香港TVB无线电视翡翠台1967年11月19日成立。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台)1991年7月成立并上星。随后全国各省市都兴建广电中心成立卫视台。总体设立时间均在1982年至1988年、1991年至1996年、1997年至1998年、2000至2010年几个阶段(参考:全国各卫星频道上星时间和他们的别称 )。卫星电视之前还有有线电视,国内后来‌在2010年开始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除省级直辖市之外,还有地级市或县都有设立“广电中心”办公楼,截至2024年9月30日,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最新地级以上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教育电视台及频道目录、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名录以及付费频道名录和移动数字电视频道名录:

全国共有391个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099个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34个教育电视台,91个付费频道(含74个全国覆盖的付费电视、15个省内覆盖的付费电视、2个全国覆盖的付费广播),32个移动数字电视频道


(https://www.nrta.gov.cn/col/col69/index.html)

随着卫星技术兴起催生了广播电视台在90年代后国内快速发展,主要分为三个产业链条: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制作(包括:电视剧、视听广告、综艺、新闻等),电视机生产,广电传输设备。电视广电曾经在国内都是普通百姓唯一的娱乐方式和获取外部信息方式(不论男女老少)。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的PC互联网浪潮”在中国国内并没渗透到普通百姓生活中来,直到移动互联网浪潮4G、5G技术普及到普通百姓面前,这才彻底发生巨大改变与冲击,普通生活需求已经不再那么需要依赖电视机和电视节目。

在国内广播电视有行政属性,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广电中心负责电视节目和广播内容传播,广电总局主管着各省市的电视台行政,各级广电广播公司附属事业编制,而广电公司一般有将大部分制作内容分包给民营公司或关联公司,广播电视本质只是传播工具,只能观看屏幕节目,不能参与创建内容。

在PC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受到冲击相对没有那么明显,PC互联网没能随时随地普及到民众的生活,只有IT领域特定工作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早离开了电视机的广电节目的依赖。自从移动互联网4G、5G技术兴起后,通过智能手机联网,生活方式和获取信息已是形影不离。特别是电子商务、短视频、直播带货、即时通讯分享信息、查找内容、购物、娱乐、学习、办公等等,似乎已经把广电时代的电视机甩入历史博物馆,这仅仅发生了几年的时光。而电视始终只是一个被动播放节目的工具,电视无法改变生活和无法帮助生活,唯独可能的作用“行政传播工具”,如果是综艺、追剧、资讯等,这些在视频平台、新闻平台、社交网络拥有尽有,已不再是观看者,而是使用者、参与者和内容创建者,无法满足使用随时可以删除摒弃,不是接受和被接受的关系。

广电传媒转型互联网,按照美国相关广播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的发展转型,目前都是转型成互联网数字传媒TMT类型,这对国内大部分纯行政文化下催生广电集团电视台是难以转型到互联网公司过渡的。互联网TMT属于网络数字技术,需要开发丰富的终端产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各种定制,国内广电传媒行政僵硬思维有权力灌输惯性,不会从使用者角度以用户偏好需求为中心,更致命的网络技术是硬伤,只有少数规模足够大的广电集团有资金实力才能开发网络平台。

美国CNBC:前身是由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合资组建的“消费者新闻和财经频道(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语:Cable News Network),英语缩写及通称“CNN”,是美国一个通过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播出的新闻频道,由泰德·特纳于1980年创办,最初由特纳广播公司经营,现隶属华纳兄弟探索旗下。FOX福克斯广播公司:(英语:Fox Broadcasting Company; 简称:Fox,常作全部大写为“FOX”),也被称为“福克斯电视网”,是美国一家商业地面电视联播网,为福克斯公司的旗舰资产。CBS:CBS BROADCASTING INC.)是一家美国商业无线电视网,而其最早是一家广播联播网。目前它除了主营一家电视网之外,还运营著一家广播网,同时在一些大型或中型收视市场里经营著一些电台和电视台。这些公司都是成功转型成互联网TMT类型的公司,都是综合新闻娱乐的大型互联网内容供应商。

国际卫星电视发展:

卫星电视事业是以卫星为载具,传输影像声音,提供节目给收视户或有线电视业者的一个行业。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Spanik升空,人类进入卫星时代。1960年代卫星从军事转向广播用途,东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即为滥觞,1957年美国HBO公司以卫星传送电影节目结合卫星和有线电视系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业营运模式。 

台湾地区:在1970年代架设卫星地面站,转播国际资讯和电视节目讯号,当年岛内“少棒热潮”,即得助于卫星转播。1987年日本放送协会(NHK)通过百合卫星提供直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台湾地区民众架设碟型天线(在台湾视其大小,俗称「小耳朵」或「中耳朵」)接收NHK的溢波讯号,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自此穿堂入室,进入台湾地区家庭;1991年香港卫视(Star TV)开播,把中文节目讯号送进台湾。根据估计,1990年时台湾每四十九个家庭即拥有一具碟型卫星天线,全台湾装置数量约四十万具,接收卫星节目的电视户数目超过百万,曾经是当年亚洲直播卫星电视设备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参考:“台湾卫星电视产业的困境”。

而在互联网浪潮后,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后台湾的电视也在淡出人的生活娱乐信息获取方式。根据雅虎台湾2019年11月《年輕人真的不看電視?調查出爐超驚人》报道:

先勢行銷傳播集團與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今(8)日共同發布第三類媒體年度報告,根據東方線上最新出爐2020年版E-ICP資料庫顯示,13-25歲年輕人近一周有上網的比例已達100%,超過全體98%的比例。從使用時間來看,每天平均上網時數也以4.6小時高於全體的4.1小時;13-25歲手機上網時數更是達3.1小時。使用即時通訊(如LINE)、線上聽音樂/看影片(如YouTube、PPS)以及瀏覽他人社群網站(如FB、IG)是13-25歲年輕人最常從事的網路行為。

其中,15-25歲年輕人使用instagram (IG)比例達76%,超過全體的使用比例兩成以上。他們使用社群時,熱衷於與朋友互動、發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透過電視及網路收視影音的資訊者比例也逐年增加,20-34歲年輕人已高達65.7%,雙螢生活模式對於這些年輕族群儼然成為多方吸收資訊的管道主要來源。

YouTube近五年來在台灣的使用率急速成長,從2014年的67.4%,爬升至2018年的82.5%;根據Brand Asia亞洲品牌影響力大調查,YouTube於2018年及2019年連續兩年占領台灣市場成為消費者心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也展現出台灣市場獨特的影音生活需求 ”。

国内关联参考:

电视频道纷纷关停,是广电改革之策还是衰退标志?(腾讯新闻)

又一家停播!电视台迎来关停潮,谁在杀死电视? (网易新闻)

电视台黄金时代闭幕:上海台四频道即将关停  (百度)

电视机卖不动,近700家县级电视台停播,电视没人看了,网友评论点出真相 (腾讯新闻)

全国各卫星频道上星时间和他们的别称 (网易新闻)